当前我国家居建材市场复工复产形势

2020-10-26浏览量:2075

在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和坚强领导下,我国建材家居企业复工复产在3月初开始陆续加快,生产企业的复产同时也推动了家居建材市场的启市和经销商的复工。根据会同中国建材市场协会、中国陶瓷家居网等单位进行的调研,截至2019年年末,全国规模4万平方米以上建材家居市场总面积约为20791万平方米,数量为5000家左右。到3月8日全国规模以上家居建材市场开业率仅为70%左右,驻场商铺开业率总体平均水平为50%左右;进入本周家居建材市场复工进一步加快,截至3月11日,全国规模以上家居建材市场复工率已达到85%,驻场商铺开业率有一定提高。预计到3月中下旬,全国主要家居建材市场预计到3月中下旬将全面复工。

全国知名市场如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月星家居、喜盈门、西安大明宫、成都富森美、好百年、昆明大商汇、杭州新时代、第六空间、郑州凤凰城、长沙万家丽等都已复工运营。少数如北京城外城等3月13日也将开门启市,欧亚达因总部在疫情重灾区武汉,目前开工情况不详。以建材家居市场的两家全国性龙头企业——红星美凯龙和居然之家为例,2月29日,红星美凯龙集团旗下258家商城全面迎客,占该公司在全国商场总数的80%。

虽然目前建材家居市场复工情况总体进展较为顺利,但驻场所商铺复工情况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原因:

一是建材家居市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受疫情影响消费链未通,直接影响了家居建材市场开工后的运营和经销商复工积极性。一方面进店客户非常少,难以形成足够的业务流量,影响了商铺开业积极性。在家装市场,消费者因为疫情影响,暂缓装修,家装市场基本停滞。而工装市场因建筑工程开工量不足,市场需求锐减,新增客户非常少,疫情前已签订供货合同的,一半以上甲方尚未要求供货,同时产业工人(设计、装修工人、监理等)复工率也不足。尽管很多厂家和经销商联合推动在线销售、直播、抖音类销售,但短时间内商品仍难以到达消费者手中或施工单位。另一方面,虽然交通管控逐渐解除,但在基层单位,特别是自然村、城市住宅小区,较为普遍地处于受控或封闭状态,导致送货、装修业务难以展开,实际上制约了消费的“最后一公里”落地。

二是从了解的情况看,已开业驻场商铺的员工到岗率平均为50%左右。主要原因是外地员工仍存在难以返程的困难,同时叠加居家隔离或轮岗等因素,影响员工到岗率。

三是多数建材家居市场对进入人员及车辆多次重复检测,造成时间浪费,也影响进入市场采购方和物流车辆的信心。

四是各地政府政策不一样,主要是受当地疫情形势发展变化的影响,对于家居市场这种人员相对复杂、密集的公共场所,其复工复产相对较为慎重,特别是对于疫情相对严重的地方,政府更为慎重,需要根据当地情况,有序恢复营业。

五是家居市场驻场商铺受能力所限,在备齐、备足防疫物资上始终存在一定困难。目前,防疫物资供应虽有缓解,但作为人员聚集较多的场所,科学防控的设备及手段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鉴于以上问题,建议:

一是提高疫情防控措施的科学性、有效性。按照科学防控疫情的原则,在省一级甚至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统一规范的公共场所防疫标准及应用细则,更有针对性地科学指导与管控,确保防控到位。如规模以上家居建材市场应将出入口分隔设置,并根据客流量开放一个或多个出入口。在内部实行,入口统一检测、内部统一认可,推动人流畅通和物流有序,减少同一场所、同一时段内频繁、重复性程序。

二是酝酿建立区域性应急物资共享平台。对于使用频率不高或统一需要的消毒装备、防疫物资,不强制要求所有商铺都必须配备,可由当地政府或市场统一配备,形成物资统一调配或共享平台,保障中小商户能有条件安心复工,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及缺乏疫情购置渠道的难题。

三是加快建立运输、健康等证明材料互认机制。建立区域性或全国性资质互认制度,对具备条件、资质的机构(医院或防疫中心等)经有关部门审核备案后,可开具区域内,甚至全国范围内互认的健康、隔离期、运输资质等有效证明,在认定区域内互相认可,推动工程、装修等施工单位、送货等物流车辆人员顺利无障碍进入施工单位和小区、村镇,解决业务人员及业务流动链难以形成的瓶颈问题。

对于跨省区的人员流动,可持县级及以上医院或疫情防疫中心证明,在2个隔离期内不必在异地再隔离14天,推动全国市场迅速回暖。

四是鼓励支持企业创新调整经营方式,加快发展线上销售。对于开展电子商务、线上交易、在线服务等经营模式,应加大鼓励支持力度,采用降低税费、简化审批流程等扶持政策,对于政府主导的工程项目,实行在线招投标及绿色采购等方式,鼓励建材家居市场转化经营模式。

五是加大对小微企业政策扶持力度。疫情对建材家居企业影响巨大,各地政府要因地制宜,切实将国家的优惠政策能落实下去,落实或制定降息、增加贷款、债务延期等扶持政策,缓解流动性风险,避免企业倒闭。